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查看回复内容

“校园网贷”风险防范

1、什么是“校园网贷”?

校园贷,又称校园网贷,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。无需任何担保,无需任何资质,只需动动手指,填填表格,就能贷款几千甚至几万元,从而不必卖肾也能享受智能手机带来的虚荣和快感。据调查,校园消费贷款平台的风控措施差别较大,个别平台存在学生身份被冒用的风险。此外,部分为学生提供现金借款的平台难以控制借款流向,可能导致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过度消费。

2、“校园网贷”骗局有哪些特征?

(1)利率畸高,学生网贷平台年化借款利率普遍在10%—25%之间,极个别的,年利率甚至高达70%以上;

(2)担保与催债的手段黑暗,设置贷款陷阱、贷后暴力催收、逼迫大学生“裸条”担保;

(3)网贷时,缺乏基本的反查机制,不进行还款能力考察,向并无太强偿还能力的大学生借款。

(4)假借刷单之名骗取贷款消费,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兼职心理,以贷款购物刷单获取佣金名义进行诈骗。

(5)假借培养代理,实则逐级敛财。不法分子借助“校园贷”平台招募大学生作为校园代理并要求发展学生下线进行逐级敛财。

(6)假借培训之名坑骗缴纳“学费”。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“培训贷”坑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。

(7)冲动消费、多平台借贷。不理性消费,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,以贷还债,借款还旧,最终导致不堪重负。

3、“校园网贷”的隐患风险

(1)高利贷、诱导贷款、提高授信额度易导致学生陷入“连环贷”陷阱;

(2)部分校园借贷平台利用少数学生金融知识匮乏,钻金融监管空子,诱导学生过度消费;

(3)校园不良网贷平台存在信息盗用风险,被冒用身份者可能会面对信用记录被抹黑及追债等问题;

(4)校园网贷平台“校园代理,层层分包提成”等发展模式破坏正常校园秩序,暴力追债现象,威胁学生人身安全。

4、“校园网贷”的防范措施

(1)提高个人安全意识

一是保护好个人的身份信息,无论是身份证、学生证还是支付宝、银行卡账户,都不宜随便透露给他人,哪怕是学校的熟人(包括老师、学长、室友等);

二是知晓正规公司都有正规流程,放贷之前就要求交纳费用的贷款公司统统可计为骗子公司,请不要相信;

三是购物分期需量力而行,且要综合比较,同时切忌以贷还贷;

四是以贷款培训作为入职前提的公司也可直接列为骗子公司,可上工商局查询;

五是无论在任何场合之下,都要谨慎充当担保人,否则要承担贷款连带责任。

(2)提高自我保护意识

保护好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,切勿将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借给他人借款或购物,当自己的信息被不法之徒利用时,大学生及时地向学校反映。如果发生暴力催款的威胁时,及时报警,学会用正当手段或者动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。

(3)树立正确的消费观

网贷产生的不良例子有很多:今年3月9日,郑州21岁大学生郑某因无力偿还60万元网贷跳楼自杀;今年暑假期间,重庆某同学因借1200还6000离家出走;常州一大学生深陷校园贷,短短几月被追债10万……

综合上面的例子来看,我们要充分认识网络不良借贷存在的隐患和风险,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,尽量不要在网络借款平台和分期购物平台贷款和购物。因为很多校园贷平台都存在收取高额利息、收取名目众多的费用的乱象,这些费用涉及到利息、罚息、管理费、逾期违约金、中介费等,林林总总算起来,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红线,校园贷异变成了吸血贷,所以要养成艰苦朴素、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,不要进行超出自己承担能力的消费。

(4)要积极学习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,远离不良网贷行为。

网络安全知识注意事项

防范QQ、微信、微博等社交平台账号被盗:一. 账户和密码尽量不要相同,定期修改密码,增加密码的复杂度,不要直接用生日、电话号码、证件号码等有关个人信息的数字作为密码;二. 密码尽量由大小写字母、数字和其他字符混合组成,适当增加密码的长度并经常更换;三. 不同用途的网络应用,应该设置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;四. 在网吧使用电脑前重启机器,警惕输入账号密码时被人偷看;为防账号被侦听,可先输入部分账号名、部分密码,然后再输入剩下的账号名、密码;五. 涉及网络交易时,要注意通过电话与交易对象本人确认。六、要警惕中奖、修改网银密码的通知邮件、短信,不要轻意点击未经核实的陌生链接,七、不要在网吧、宾馆等公共电脑上登录个人账号或进行金融业务等,八、要注意辨别信息的来源和可靠度,要通过经第三方可信网站认证的网站获取信息。九、在社交网站谨慎发布个人信息。

金融安全知识注意事项

掌握逾期滞纳金、违约金、单利和复利等基本的金融常识,加强金融安全意识。

最后,面对“校园贷”的危害,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到讲朴素、戒奢侈、不攀比、勿轻信,在遭遇非法校园贷时能够及时向家人、辅导员、保卫部、公安机关求助。


来源:网络


发布咨询

推荐律师
更多+

微信扫一扫,关注二维码

合作伙伴